4G建设高峰已过,5G尚未来临,这种情况下,NB-IoT(窄带物联网)迅速上位,成为电信行业的投资焦点。
在近期举行的世界电信日期间,中国电信对外宣称建成全球最大的NB-IoT网络,共计31万个NB-IoT基站覆盖全国,已经具备提供新一代物联网服务的全面能力。同一时间,无锡市政府对外宣布,由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投资1.5亿元建设了2000个NB-IoT基站,已建成全国首个物联网全覆盖的地级市。
电信运营商憧憬物联网已久,期望物联网的海量联接给已经饱和的电信市场带来二次增长。但由于2G/3G/4G网络难以满足物联网对于低成本、低功耗、海量联接数量的需求,运营商蜂窝物联网的市场占比一直低于10%。
2014年开始,爱立信、华为、高通、Intel以及多家运营商开始尝试技术革新,以满足物联网需求,经过两年的博弈、妥协,这一技术被命名为NB-IoT,并于2016年6月在3GPP标准组织完成标准冻结。
其后,各种基于NB-IoT的水表、电表、燃气表等智能抄表项目,以及智能停车项目在多地开花。除电信之外,移动、联通多省NB-IoT的试商用也已经纷纷启动。同时,共享单车也加入NB-IoT的队伍,ofo在2017年2月与华为、中国电信启动合作,摩拜单车则与爱立信、中国移动在5月15日签约。
数百亿电信投资
经过三年的海量投资,中国4G投资高峰已过。根据三家运营商的财报显示,2015年,三大运营商共计支出1618亿元投资4G网络建设,共建设102万个4G基站。2016年,三大运营商共支出1500亿元,共计建设113万个4G基站。
但2017年,三大运营商均会逐步缩减4G网络投资,电信、移动、联通分别计划建设4G基站27万个、26万个、15万个,总计68万个基站,4G网络投资预算分别约356亿元(估算)、742亿元、180亿元,总计1278亿元。
根据规划,5G商用时间可能在2020年以后,2017-2020年间,中国电信市场将进入投资波谷期。在2011-2013年的投资波谷中,电信行业投资热点从3G向光纤宽带转移,这一次,投资热点转移到NB-IoT上。2016年以来,爱立信、华为、中兴,以及三大运营商均已将物联网纳入宣传重点。
“如果要覆盖全国,三家运营商都得数百亿的投资,”一位中国联通资深专家告诉记者:“如果是完全新建基站,一个NB-IoT站的成本大概是几十万,但如果是升级的话,目前的价格应该是5万元/站左右。”该人士称,该价格包括了硬件、License、网络升级等成本,其中License占比较高。
公开信息显示,中国电信在无锡建设的NB-IoT基站,单站成本约7万元。此外,2017年1月,中国移动在官网发布新闻,江西鹰潭市建设的NB-IoT网络,投资4465万元,开通135个站点,单站成本33万元。
上述联通人士介绍:“电信、联通,绝大多数基站都可以直接升级NB-IoT,成本相对较低。但以30万站覆盖来算,也都得150多亿元投资。”
但中国移动可能需要更多投资。一份来自移动的内部材料显示,目前,中国移动计划在现有GSM网络上升级NB-IoT网络,但只有48%的基站可以支持升级。这也就意味着,中国移动如果建设覆盖全国的NB-IoT网络,新建、升级的比例约各占一半,总投资或许接近400亿-500亿元。
不过,除电信宣布建成全国NB-IoT网络之外,移动、联通暂未就此表态。而且,除了NB-IoT之外,移动、联通同时还在试点eMTC方案,eMTC也是针对低速率、海量联接的物联网技术,其支持的联接数量低于NB-IoT,但提供的速率高于前者。两种技术定位于不同的应用场景,但相比于NB-IoT,目前中国移动建设的TD-LTE网络均可以升级eMTC,可以大幅降低网络投资。
虽然技术路径尚未明确,但大规模建设已经成规划中的必然。根据中信建设证券日前发布的报告统计,2017年,电信、移动、联通分别计划新增物联网用户0.25亿、1亿、0.2亿,计划年底总用户分别为0.47亿、2亿、0.63亿户。根据该计划,2017年,中国蜂窝物联网将新增用户1.45亿,总用户达3.1亿,成为全球蜂窝物联网的标杆市场。
盈利模式未知
2017年4月28日,来自爱立信的NB-IoT工业螺丝刀作为双创典型案例登上新闻联播。爱立信东北亚区研发中心总经理彭俊江向记者介绍:“工业螺丝刀要求精度极高,每使用1万次就需要校准。过去,工厂通过划‘正’字手工记录使用次数,或者每两个月就统一校准,效率较低。使用NB-IoT之后其可以自动记录使用次数,优化管理。”此类工业螺丝刀成本超过1万元/把,爱立信工厂使用此类螺丝刀上千把。此外,爱立信与全球第二大药厂阿斯利康合作研发的物联网呼吸机,也已经在国内商用,并计划在全球推广。
华为也在迅速布局,华为海思研发NB-IoT芯片、收购英国物联网模组企业Neul、打造LiteOS物联网系统平台,并且推出了IoT合作伙伴计划,在水、电、燃气智能抄表、智能停车等多个领域快速推进。
对于电信设备企业而言,NB-IoT带来的不只是运营商的基站设备投资收益,还有跨界提供其他行业解决方案的广阔机会,这也是其动力所在。
但在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运营商人士看来:“运营商暂时没有找到NB-IoT盈利的希望。”
2016年,中国移动物联网用户数达到1亿,物联网收入仅44亿,户均年贡献收入不足5元。中国移动人士介绍:“很多客户一年也就6-7元,还有很多免费的。”同时,2016年,中国联通物联网用户4000万,年收入约30亿,户均年收入80元。联通人士介绍:“移动物联网主要是2G客户,但联通物联网主要发展的是高流量客户,ARPU值相对较高。”
但是,根据目前规划,NB-IoT未来的ARPU值将远低于2G/3G/4G网络。以高价值抄表业务为例,此前,2G网络提供抄表业务收费约5元/月,但NB-IoT抄表业务,收费低于1元/月,未来会进一步下降。中国联通研究院在《NB-IoT运营策略》文章中分析,NB-IoT未来带来的联接数量可能达到蜂窝物联网的70%,但只能贡献10%的收入。
现阶段,用户规模仍然受到成本制约。机智云总经理黄锡雄告诉记者:“NB-IoT低成本、大联接的特点非常符合需求,很多WiFi、蓝牙做不到的场景都可以使用NB-IoT,但现在成本并不够低。”机智云是国内物联网平台服务公司,截至2016年底,6000多家企业使用机智云平台,在线设备累计约700万。
2017年,中国电信计划投入3亿元补贴,其中1亿用于500万台NB-IoT模块补贴,每台补贴20元,运营商目标是将NB-IoT模块价格降低至5美元。“但对于规模发展而言,即使5美元仍然偏高了,”黄锡雄认为:“毕竟WiFi模块已经不到10元。”据记者了解,目前批量采购下,NB-IoT模块价格为80-100元左右,距离运营商“5美元”的目标仍有距离。
此外,技术不确定性也是NB-IoT的制约原因。一位运营商人士介绍:“因为标准组织做出了不少妥协,使得NB-IoT现在不支持切换、不支持定位、信道覆盖增强不足,未来大规模组网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,影响规模。”
“即使规模起来了,靠联接盈利也不行。而寄希望通过数据、服务变现,可能性也很低,”上述人士介绍:“运营商物联网平台暂不具备数据沉淀、管理功能,研发能力弱,也缺乏数据分析能力。”目前,三大运营商物联网平台均非自主研发,中国联通使用了思科的Jasper方案,中国移动OneNet则由华为开发,而中国电信则同时使用了华为、爱立信两家的平台方案。
关于:中科研拓
深圳市中科研拓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提供软件外包、软件开发、软件定制、app外包、智能硬件开发、O2O电商平台、手机应用程序、大数据系统、棋牌游戏、物联网项目等开发外包服务,通过IT技术实现创造客户和社会的价值,成为优秀的软件公司,通过客户需求导向、开放式创新、卓越运营管理等战略的实施,全面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。优秀软件外包公司、软件开发公司,联系电话400-0316-532,邮箱sales@zhongkerd.com,网址www.zhongkerd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