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发展迅速,但中国软件外包面临规模与人才之痛,与印度的差距亦显而易见。一个普通的星期六,作为东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,方发和却不能和平常人一样享受周末的轻松。现在他主抓东软的离岸外包业务,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,这项业务为公司创造了1亿美元的收入,而当年中国的离岸外包市场总共13亿美元。
“中国的软件外包发展非常健康,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。”方发和表示。他口中的软件外包业务不仅包括离岸外包(中国市场),还包括国内的外包市场需求。 深圳市中科研拓科技有限公司(www.zhongkerd.com)
根据方发和掌握的一些统计数据,近些年来中国软件外包业的发展已超过20%的增长率,离岸外包业务则有将近50%的增长率。“往后的四五年间,中国的软件外包将面临一个黄金期。”他说。
中国优势和印度奇迹
面对未来几年的黄金期,中国似乎有很多理由快速发展。
“人才充足是中国发展外包业务的最大优势。”广州南天电脑系统公司大连分公司经理王智在电话里对记者表示,这家公司在国内从事了20余年的软件外包业务,两年前开始进军国际市场。
有关资料显示,同软件外包第一大国印度相比,中国的人才储备从某种程度而言相对充足,且流失率相对较小,人工成本相对较低。据了解,我国从事软件外包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仅相当于印度同类人员的40%。
就连印度的几大软件外包企业也对中国的软件人才垂涎不已,此前印度软件公司Info sys在上海表示,预计2007年将在全球聘用6500名技术人员,其中在中国招聘比例最高。
“中国的大环境比较好,经济发展迅速。”方发和则认为中国软硬环境更好,比如高速公路建设、电力等基础设施更加发达完善。
中国是制造业基地,在产品软件、嵌入式软件方面具备着天然优势:“如果要制造一个手机,80%以上与软件有关,而对于这类嵌入式软件,中国软件外包企业领先优势比较明显。”此外,方发和还表示,同制造业相关的ERP、物流等软件也是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强项。
然而,谁也不能回避中国在发展软件外包业务方面的不足。而印度就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。这个创造了软件外包传奇的近邻,在该市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。
特别是在离岸外包业务方面,根据印度软件行业协会年度报告显示,印度2005-2006财年软件出口236亿美元,同比增长33%;其中,离岸外包63亿美元,同比增长37%。而中国软件离岸外包业务2004年为6.3亿美元,2005年为9.2亿美元,2006年才13美元。
在全球软件外包市场中,日、韩仅占据不到10%,单美国一国就占到了50%-60%,而这其中70%的项目还是交给了印度公司。 深圳市中科研拓科技有限公司(www.zhongkerd.com)
中印两国在软件外包的人才规模上也不能同日而语。据了解,印度四强之一的Satyam仅仅2006年第一季度新招员工人数就达到了1100多人。印度的很多知名软件公司员工数均在万人以上。在中国,东软集团在2006年才成为国内第一家员工过万的软件外包企业。
规模和人才之痛
从某种角度而言,中国软件外包业的发展受制于过小的规模,印度企业在人员规模上的扩充速度和总量上要远远超出中国企业。
“保守估计,东软在2007年要达到1.2万名员工。”方发和表示,东软很清楚规模的重要性,但是并没有迅速扩张的打算,“我们害怕人力资源方面无法配套。”
方发和认为,比较合理的软件行业人才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形的,包括了基层占大多数的软件蓝领,也就是基层程序员,中层数量较多的软件工程师以及高层数量较少的既懂管理、又懂软件专业开发的人才,“遗憾的是,中国缺乏这三类人才。”
尽管中国的人才优势明显,然而却缺乏实用型的人才。方发和同时指出,中国人的英语能力普遍偏弱,也阻碍了软件外包业的发展,“有时候,我们需要一个懂外语的客户经理和对方进行谈判,但是却很难找到。”
中国软件外包业的浮躁气氛则让王智比较担心:“基层程序员其实就是蓝领工人,但是中国软件人才还没有形成这种价值观。”他表示,很多年轻人当了一两年的程序员以后,自我感觉良好,便打算做项目经理或者架构工程师,可是他们连最基础的编码都不会,“要知道,在国外,有些程序员可以做到四五十岁。”
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,面对规模之痛,不少中国软件外包企业选择了并购的方式来迅速扩张。比如大连海辉、中软、文思创新、博彦科技等,近年来先后完成了数起甚至十数起企业并购。
对此,王智坦承,2007年南天也会考虑并购几家公司,“但绝不会为了并购而并购,当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,而管理水平又跟不上,这无异于自杀。”
方发和同样不排斥并购,但他认为并购存在一定的风险。“东软暂时还是考虑主要以人才策略吸引人才,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并购上面是不可能的。”
中国无需效仿印度模式
中印之间的比较不可避免,然而方发和却提醒:“在软件外包业务方面,中国和印度走的是两种不同的道路,虽然印度的软件外包业务发展迅速,但是中国仍需要坚持中国模式,而不需要去效仿印度。”
在他看来,所谓的中国模式,是指中国在软件外包业务方面,既看重国际市场,发展离岸外包业务,同时也不放松国内市场的开发。“中国大概有85%的业务来自本土市场,15%的业务来自国际市场。”
而印度模式恰好相反,国内市场仅15%左右,“国外稍微有一些风吹草动,印度的公司就会受到波及。”方发和认为,中国模式更为健康,将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有望达到三七开,而印度模式即使走向二八开,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。
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方发和还提到了竞争策略。“没必要和印度直接竞争。”他认为,一方面中国软件外包企业要继续稳固日、韩市场,另外一方面要拓展美国市场。当面对印度企业云集的美国市场时,“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可以技巧性地扬长避短。”
“印度企业在BPO方面优势明显,中国企业就可以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;印度企业的主要对手是高端的IBM、H P等,合同额动辄5000万美元,中国企业则可以细水长流,不论是100万美元,还是500万美元的合同,都可以接。”
此外,对于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走出去,方发和还不忘提醒:“一定要打中国牌,而不是以大连、上海、深圳或者北京等某个城市为宣传重点。”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,方发和表示印度甚至有专门的组织帮助当地企业招商引资,同样中国企业也需要作为一个整体亮相,从而加深外国发包商的印象。“至于在国内,各个地区也可以挖掘各自的优势,而不是通过价格竞争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。”他说。